fbpx

文、攝影:關節Sir

一舉起手便覺得肩膀疼痛難當, 連基本自理動作也做不了? 那你有可能患上「五十肩」! 究竟「五十肩」的成因及症狀是甚麼?

之所以俗稱「五十肩」,因病症常出現在50歲至60歲的人士當中,不過近年也有年輕化趨勢。「五十肩」在醫學上未找出明確發病成因,但長期姿勢不良是此病的常見誘因,說的不只是肩部,頸椎、腰椎等也有影響,例如長年坐辦公室寒背用電腦、低頭用手機,或是長期壓著一邊睡覺等。因此要治理「五十肩」,除了止肩痛,更應從改善身體骨架結構和關節間的協調著手,治標之餘更治本。

靜止也劇痛 著衫洗頭難

「五十肩」的學名是黏連性肩關節滑囊炎(Adhensive Capsulitis),病理過程會經歷三階段,第一期急性炎症期,患者肩關節囊發炎,連靜止也會劇痛,關節活動角度減少,以肩外旋「首當其衝」,其次為外展和內旋。這是甚麼意思?生活化一點說,就是在穿外套、洗頭、梳頭時感到困難和疼痛,這些動作就是肩外旋的實況。另外,手往背後「搲痕」,女士扣胸圍或往後褲袋取東西也感「力不從心」,因這兩個動作正正是肩內旋的動作。嚴重者,睡覺時更不能側向患肢方向。

及至第二期僵硬期,炎症開始減退,關節附近的軟組織在修復期間產生黏連,患者肩部會在活動至某角度才感痛楚,到了第三期恢復期,若患者有持續做復康運動,可回復關節活動力,但未必能100%痊癒,進度因人而異。

發病女比男多 四分一糖尿者患上

眾多研究當中發現女性患上「五十肩」的比率較男性高,有趣的是非主力手的病發率亦較主力手為高,那麼「用得多,傷得多」的概念便不適用於此。另外,有醫學文獻記載糖尿病患者當中,約四分一亦有患上「五十肩」。雖然當中的因果關係未有說明,只是一個臨床觀察現象,但我們也應當留意。

治「五十肩」 忌治肩唔治本

除了不良的姿勢外,上肢舊傷患、頸椎和腰椎毛病、錯誤活動模式和缺乏針對性的運動訓練也是「五十肩」的常見誘因。需知道每個肩部活動參與的不只是肩關節,嚴格來說,每一節頸椎、胸椎、腰椎、胸骨、肋骨、肩胛骨和鎖骨等都參與其中。當處理肩痛時,患者往往以止痛為治標,忘了處理結構問題為治本。若要有效改善「五十肩」,除了傳統的止痛方法外,我們也要同時改進胸椎和肋骨的活動力、增強肩胛骨的控制和肩袖肌群的力量。

以下是針對改善肩痛的保健操,不妨試試!

運動一:扭毛巾

運動二:「上下奇手」

運動三:「伸懶腰」


Calson Leung 「關節SIR」簡介

香港註冊物理治療師,從事物理治療及體適能行業廿載,對人體結構和解剖學充滿好奇,深信「運動是良方」,以「Movement as Medicine」為理念。

Calson特別關注困擾香港人的關節痛症,近年以「關節SIR」之名撰文。當中「SIR」意指Specialist In Rehabilitation,旨在向社會大眾推廣,如何透過物理治療和運動復健改善健康,並以糅合中西的手法根治骨關節痛症。

Comments are closed.